第一章 死亡留言解剖室的中央空调发出低沉的嗡鸣,冷气裹着福尔马林的刺鼻气味,在惨白的荧光灯下凝结成霜。
我紧盯着解剖台上那具被剖开的尸体,金属器械碰撞的冷冽声响在密闭空间里回荡。
死者是个中年女性,松弛的皮肤下青色血管若隐若现,像风干的蝉蜕贴在骨骼上,胸口的刀伤狰狞扭曲,宛如一朵畸形绽放的花。
法医小林戴着乳胶手套,指尖微微发颤,用镊子夹起她右手的中指,指甲缝里嵌着半粒琥珀色纽扣,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,仿佛封存着某个不可告人的秘密。
“这纽扣材质特殊,像是某种树脂。”
小林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,镜片后的目光透着专业的严谨,“另外,死者胃里有大量安定片,但真正死因是失血过多。
药物剂量虽然不小,却还没达到致命的程度。”
他停顿片刻,拿起解剖报告,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,“奇怪的是,这些安定片的服用时间间隔并不规律,更像是分多次摄入。”
说着,他调出了胃部残留物的检测数据,在屏幕上形成密密麻麻的曲线。
我眉头紧锁,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三天前的案发现场。
那间阴暗的公寓里,凌乱的书架与散落的稿纸间,一张便签纸安静地躺在血泊旁。
上面用红笔写着 “偿还” 两个字,字迹歪扭如痉挛的蚯蚓,仿佛是死者临终前用尽全身力气留下的控诉。
便签纸边缘微微卷曲,还沾着几滴干涸的血渍,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最后的挣扎。
书架上一本打开的笔记本吸引了我的注意,上面随意记录着一些零碎的句子:“记忆如同琥珀,看似晶莹剔透,实则困住了灵魂”,字迹工整得有些刻意,与便签纸上的潦草形成鲜明对比 。
死者名叫森山由美子,是位独居的翻译家。
根据走访调查,邻居们都说她性格孤僻,深居简出,很少与人往来。
但通过深入调查,我们发现她曾与一家出版社有过激烈的版权纠纷,而那家出版社的负责人,正是一个叫松本的男人。
“松本今天上午来警局录口供,情绪很激动。”
同事阿部将一份资料递给我,文件袋上还带着他掌心的温度,“他说案发当晚在公司加班,有监控为证。”